公曆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wei) 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wei) 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為(wei) 適應小暑的高溫濕熱天氣,我們(men) 在日常生活中應進行相應的養(yang) 生調理。
小暑飲食:忌肥甘生冷,宜健脾祛濕
小暑節氣應少吃濃肥(紅燒、醬燒、麻辣、內(nei) 髒、五花肉、肥腸),甜食(點心、餅幹、糖果),冰冷。《遵生八箋》雲(yun) “是月腎髒氣微,脾髒獨旺,宜減肥濃之物,益固筋骨”。濃肥之物包括紅燒類,水煮類,醬燒類,內(nei) 髒,五花肉,肥腸等。又雲(yun) :“是月肝氣微弱,脾旺,宜節約飲食,遠聲色。此時陰氣內(nei) 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切須飲食溫軟,不令太飽,時飲粟米(小米)溫湯、豆蔻熟水最好。”此月宜減甘味,就是少吃糖果、甜點等。
小暑節氣濕氣重,如果在此時過度貪涼,過食生冷,容易寒濕交結,就會(hui) 發生渾身無力、脾胃不適、頭身困重等症狀,俗稱夏日傷(shang) 寒,故飲食上一方麵宜健脾除濕。如薏米健脾祛濕;冬瓜利水消腫,消暑解毒;絲(si) 瓜除熱利腸;萵筍消積下氣;空心菜利水清熱解毒都是比較適宜的。可以用一個(ge) 保溫杯,裝一把薏米,一把紅豆,用開水悶著,喝它悶出來的淡紅色的湯,祛濕減重宜心脾。另一方麵可以吃一些辛溫發散、清淡辛香的食物,如香菜、生薑、洋蔥、芹菜、茴香、陳皮等,不僅(jin) 可以健脾開胃,促進食欲,還可以散去因吹空調、食冷飲停聚在我們(men) 身體(ti) 裏的寒氣。
小暑運動:三伏晨練
小暑天氣炎熱,運動宜安排在氣溫相對涼快的早上,選擇在開闊處進行晨練,是祛濕氣、甩肥肉、長精神、健五髒的最佳方法。比如到室外運動一下,到公園廣場去,健步走、跳舞、保健操、玩輪滑、踢毽子、動起來,出些汗,讓積聚在體(ti) 內(nei) 的熱氣散發出來。特別要注意的是,出汗後不要吹風,要立即換掉濕衣服,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會(hui) 將熱氣鬱閉在內(nei) ,引發皮膚疾病。
小暑起居:晨起聽鳥鳴,房間常通風
夏季盡量少睡懶覺,在鳥鳴充耳的清晨起床,可以令一日的精神飽滿,不足的睡眠用午睡補充。天熱難耐,用空調一定要常開窗通風,否則長期在密閉空調房中,會(hui) 有頭暈,惡心等“空調病”症狀,是因為(wei) 過濾後的空氣中負離子顯著減少,而陽離子過多所致。老人、小孩尤其注意避免過冷,或風扇直吹。
小暑情緒:嬉笑養(yang) 心肺
夏氣應心,常懷適當的喜悅之情,不僅(jin) 可以養(yang) 心,還能養(yang) 肺。有“常笑宣肺”的說法,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hui) 自然地進行深呼吸,增加血液中含氧量。常聽聽相聲,笑話,或者看看3歲以下毫無心機的小朋友的嬉笑玩鬧,都是夏日的養(yang) 心之道。
小暑茶飲:防暑去熱
小暑天氣熱,出汗多,及時補充水分很重要。
枸杞防暑茶:將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2克、菊花6克,放入杯中,衝(chong) 入300毫升滾水。加蓋悶泡10分鍾至味道滲出即可飲用。此茶能補肺生津、治暑熱煩渴。因為(wei) 枸杞有補肝腎之功,菊花能散頭目風火,尤其適宜常用眼的辦公族。
小暑保健:三伏灸貼
小暑之中有一個(ge) 很重要的養(yang) 生之日,叫“初伏”,今年入伏是7月11日,之後每十天是一個(ge) 伏日。正是寒性體(ti) 質調養(yang) 的大好時機。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反複感冒、心絞痛、風濕性關(guan) 節炎、慢性腹瀉、凍瘡等。將這些冬天好發、陽氣虛弱的疾病於(yu) 未發病而陽氣旺盛的夏季進行治療和調養(yang) ,會(hui)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到中醫院去做三伏貼、三伏灸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