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腦卒中患者而言,康複治療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在不同的時期采用一切有效的措施均可改善受損的功能障礙,預防並發症,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
急性期的康複治療
腦卒中急性期持續時間一般為(wei) 2~4周,待病情穩定48~72小時後,康複治療即可與(yu) 臨(lin) 床診治同時進行。在這個(ge) 時期需要積極處理原發病與(yu) 各類並發症,穩定病情,緩解症狀,消除影響康複療效的因素,同時還要做好腦卒中康複的風險管理,避免腦卒中複發。
考慮這個(ge) 時期的患者因病情影響不能配合康複訓練,所以康複的目的是預防壓瘡,防止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避免關(guan) 節攣縮與(yu) 變形,同時也要為(wei) 恢複期功能訓練做準備。
保持抗痙攣體(ti) 位
抗痙攣體(ti) 位又稱良肢位,以保持肢體(ti) 的良好功能為(wei) 目的,防止或對抗痙攣模式的出現,預防繼發性關(guan) 節攣縮、畸形或肌肉萎縮,防止壓瘡、肺炎及深靜脈血栓的出現。
仰臥位:頭下墊枕,避免側(ce) 屈、過屈或過伸。患側(ce) 肩後部墊枕,避免肩後縮。患側(ce) 上肢置於(yu) 體(ti) 側(ce) 方,適當外展,肘關(guan) 節保持伸展,前臂旋後,拇指指向外方。患側(ce) 臀下墊枕,避免臀部後縮。患側(ce) 下肢股外側(ce) 用枕頭支撐避免大腿外旋。患側(ce) 小腿或膝下避免墊枕,防止壓迫下肢靜脈與(yu) 膝過屈或過伸。仰臥時間不宜過長。
?患側(ce) 側(ce) 臥位:頭下墊枕,軀幹稍後仰,其後方可墊枕支撐。患側(ce) 肩胛帶充分前伸,肩關(guan) 節前屈90°~130°。患側(ce) 肘關(guan) 節自然伸展,前臂旋後,手呈背屈位。患側(ce) 髖關(guan) 節自然伸展,膝關(guan) 節可稍屈曲。健側(ce) 上肢自然放置,健側(ce) 下肢呈踏步狀置於(yu) 枕上。
健側(ce) 側(ce) 臥位:頭下墊枕,軀幹保持垂直。上肢下墊枕,患側(ce) 肩胛帶充分前伸,肩部前屈90°~130°,肘關(guan) 節與(yu) 腕關(guan) 節保持自然伸展。患側(ce) 髖關(guan) 節、膝關(guan) 節自然半屈曲,呈踏步狀置於(yu) 枕上,患足與(yu) 小腿盡量保持垂直位。本體(ti) 位是患者最舒適的體(ti) 位,對患側(ce) 肢體(ti) 亦有益。
變換體(ti) 位
每1~2小時變換一次體(ti) 位,可避免肺部感染和壓瘡的出現。並且通過不斷交替進行仰臥位、患側(ce) 臥位和健側(ce) 臥位可使患者肢體(ti) 的伸屈肌張力達到平衡,預防和減輕痙攣模式。
關(guan) 節被動運動
為(wei) 促進肢體(ti) 血液循環、增加感覺輸入、預防關(guan) 節活動受限,可分別進行肩關(guan) 節外展、屈曲和外旋,肘關(guan) 節伸展,腕關(guan) 節和手指伸展,髖關(guan) 節外展、屈曲和伸展,膝關(guan) 節屈曲和伸展,足背屈和外翻運動。每次每個(ge) 關(guan) 節做2~3次,肌張力越高被動關(guan) 節運動次數應適當增多。
飲食、二便、呼吸管理
依照患者病情調整進食方式,加強口腔護理;針對急性期患者出現尿瀦留、失禁及便秘的情況,及時予以清理、導尿或開塞露等相應治療;防治呼吸係統並發症及靜脈血栓等問題。
恢複期的康複治療
恢複期時的患者病情穩定,意識清楚,其功能也在逐漸恢複,要應用各種偏癱康複技術促進功能的恢複。主動康複訓練的次序和強度應遵循癱瘓恢複的規律,先從(cong) 軀幹、肩胛帶和骨盆開始,以基本動作訓練為(wei) 重點,按照翻身、坐位、站位和行走,以及肢體(ti) 近端至遠端的順序進行。
翻身運動
包括平衡訓練和耐力訓練。患者在軀幹無支撐的狀態下,在床邊或椅子上取靜坐位,髖關(guan) 節、膝關(guan) 節和踝關(guan) 節均屈曲90°,雙足踏支持台或地麵,分開約一腳寬,健側(ce) 上肢撐床或雙手置於(yu) 膝上。
訓練者協助或指導患者調整軀幹和頭至中間位,然後鬆開雙手,此時患者可保持該位置一定時間,然後慢慢地倒向一側(ce) 。隨後訓練者指導或幫助患者調整身體(ti) 至原位,反複進行。此後讓患者雙手手指交叉在一起或用健側(ce) 上肢,在保持軀幹良好控製的前提下,伸向前、後、左、右、上和下不同方向,此稱為(wei) 自動態坐位平衡訓練。當患者在受到突然的推拉外力仍能保持平衡時(被動態平衡),就可認為(wei) 已完成坐位平衡訓練。此後坐位訓練主要是耐力訓練。
站位訓練
待患者站立後,囑患者上肢自然垂直於(yu) 體(ti) 側(ce) ,在逐漸去除對軀幹的支撐時保持站立位。待患者能獨立保持靜態站立後,囑患者將自身中心逐漸移向患側(ce) ,以訓練患腿的持重能力。繼而通過患者自身移動重心等動作進行自動態站位平衡的訓練。直至患者能在突然受到外力推拉時仍能保持平衡,即達到被動態站位平衡。
步行訓練
待患者能做到自動態站位平衡,且患腿持重達體(ti) 重一半以上並能向前邁步時,便可進行步行訓練。初期訓練要少量多次,循序漸進,避免患者過渡疲勞、出現足內(nei) 翻等情況。
作業(ye) 治療
上肢和手功能訓練:可用滾筒、滑行板、斜麵磨砂板、bobath球訓練上肢粗大的運動;用係鞋帶、剪紙、編織等訓練雙手協同操作;用書(shu) 寫(xie) 、拾小物品、擰螺絲(si) 等訓練患手的精細動作。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訓練患者充分利用殘存功能、輔助器具獨立完成個(ge) 人衛生、吃飯、更衣等工作,以達到生活自理。
其他
如物理治療、中醫傳(chuan) 統療法治療等。同時針對失語、勾聲障礙、吞咽障礙、認知障礙等也需要予以針對性的訓練。
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yang) 搭配是真理
?限製脂肪攝入量:每日膳食中要減少總的脂肪量,減少動物脂肪,烹調時不用動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製飲食中的膽固醇,每日應在300毫克以內(nei) ,相當於(yu) 每周可吃3個(ge) 蛋黃。
?控製總熱量:膳食中控製了總脂肪的攝入,血脂也會(hui) 下降。
適量增加蛋白質:由於(yu) 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適當增加蛋白質。可由瘦肉,去皮禽類提供,可多食魚類,特別是海魚,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製品,如豆腐,豆幹,對降低血液膽固醇及血液粘滯有利。
限製精製糖和含糖類的甜食包括點心、糖果和飲料的攝入。
食鹽量要小:采用低鹽飲食,每日食鹽3克,可在烹調後再加入鹽拌勻即可。
注意烹調用料:為(wei) 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時加一些醋、番茄醬、芝麻醬。食醋可以調味外,還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進消化和吸收,芝麻醬含鈣量高,經常食用可補充鈣,對防止腦出血有一定好處。
經常飲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間。這樣可以稀釋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康複訓練最重要,每天鍛煉身體(ti) 好
康複訓練的基本活動包括各個(ge) 關(guan) 節的活動度、站坐位的平衡及移動軀體(ti) 動作的協調。配合使用足下垂助行儀(yi) ,效果更佳,可針對坐臥和行走多種方式展開訓練,日常主動康複訓練,是病人生活自理的先決(jue) 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