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四個(ge) 節氣,在每年的公曆3月 20日或21日。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的時期。《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雲(yun) “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我們(men) 養(yang) 生的重要節點,因為(wei) 從(cong) 冬至開始,天地之陽氣開始由降轉生,但春分之前,仍是陰為(wei) 主,陽未輔,到了春分,恰好陰陽平分,過了春分之後,則以陽為(wei) 主,陰為(wei) 輔,故春分是陰陽平衡量的突破點。春分後在自然界中會(hui) 發生巨大的變化,故古諺有“春分三候”的說法:“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來”春分日後,燕子便從(cong) 南方飛來了,五日後,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到第三候時就會(hui) 出現閃電了。而人體(ti) 也會(hui) 順應天地陰陽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人的陽氣不斷從(cong) 內(nei) 向外走,到了春分,人的氣血一半在裏麵,一半在外麵,隨著陽氣越來越盛,大量氣血從(cong) 裏向外走的過程中,若身體(ti) 原來就有問題,這時氣血運行會(hui) 受阻礙,故疾容易複發。故民間有“春天是翻病的季節”的說法。另外,春分時節天氣變化頻繁,濕度與(yu) 溫度往往變化較大,此時人體(ti) 如果不能適應氣候的變化,往往會(hui) 導致人體(ti) 陰陽平衡失調,體(ti) 質較弱者很容易生病,出現眩暈,失眠,痤瘡等疾病。因此, 在春分時節,要注重調節陰陽平衡。人體(ti) 才能保持健康。故“疏導氣血,以平為(wei) 期”是春分養(yang) 生的關(guan) 鍵所在。
飲食養(yang) 生
春分時節應多吃一些時令菜。孔子在兩(liang) 千年前就告誡我們(men) “不時,不食”,所以如果菜果不在這個(ge) 季節生長,就不要食用。因為(wei) 食物的氣味隻有在生長成熟與(yu) 節氣符合時,才能得天地之精氣。春令時菜包括有養(yang) 陽之用的韭菜,助長生機的豆芽,豆苗,蒜苗,萵苣,蔥等。滋養(yang) 肝肺的晚春水果,如草莓,桑葚,櫻桃等。要注意平衡搭配,偏熱偏寒都是不對。過食偏熱的食物如狗肉、羊肉、辣椒、八角茴香、山奈、花椒等,可使人體(ti) 陽氣升發太過而出現陰虛火旺、實熱蘊結的失眠、痤瘡等病;如,在食用韭萊,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的目的;另一方麵,此時飲食也不可過於(yu) 偏寒而影響陽氣升發而出現消化不良、情緒抑鬱等不適。如在家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可少佐以蔥、薑、酒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萊肴性寒,偏涼,也可助陽氣升發。春分後,天氣轉暖,但冰激淩等冷凍食品實非所宜,食後必有損脾胃,影響一年陽氣的運化。另外,春分是萬(wan) 物複蘇,陽氣升發的季節,此時人的肝氣也隨之開始旺盛,肝髒是人體(ti) 內(nei) 最大消化腺,也是體(ti) 內(nei) 新陳代謝的中心站,所因春季養(yang) 肝,護肝是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應重視的。多吃一些味甘性平的食物,如大棗,菠菜。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維生素素質和礦物質含量較多高的食物,如海魚,牛肉,枸杞子,碗豆等。
衣著養(yang) 生
俗話說“春不減衣,秋不戴帽”。春分時節,氣溫雖然轉暖,但尚未穩定,早晚溫差大,時不時還有”倒春寒“光顧。加之穿了幾個(ge) 月的棉衣,身體(ti) 產(chan) 熱散熱的調節還和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yu) 相對平衡的狀態,還沒有完全轉換過來。故不要過早脫掉冬裝,換上夏裝。一旦氣溫下降,人體(ti) 難以適應,會(hui) 使身體(ti) 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ti) ,容易引發各種呼吸係統疾病及冬春季傳(chuan) 染病。
起居養(yang) 生
春分時節多去戶外散步,踏青,使情緒保持愉悅舒暢,才能與(yu) “ 春生”之相適應。並盡量參加體(ti) 育活動,有助於(yu) 陽氣升發,強健身體(ti) 各個(ge) 髒腑機能。但是春季運動一定要適度,不宜太劇烈以致大汗淋漓,因為(wei) 出汗過多會(hui) 導致津液的大量丟(diu) 失,損傷(shang) 人體(ti) 正氣。注意早臥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以防春困。
情誌養(yang) 生
在情誌上要順應抒發。“一年之季在於(yu) 春”,要保持輕鬆愉快,樂(le) 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食療小方:
芹菜粥
做法:取大米250克,加適量清水,煮至半熟狀,再加入洗淨、切碎的連根芹菜120克,煮熟食用。
功效:春季是肝火頭痛和高血壓好發的季節,常食芹菜粥可以清肝熱、降血壓、止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