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訪問kaiyun体育手机版登录入口!今天是:2021年4月20日 星期二
三級甲等中醫醫院
全國中醫住院醫師和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四川省首批中醫醫療區域中心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自貢醫院
自貢市中西醫結合研究院
24小時急診熱線:

篳路藍縷 砥礪奮進——市中醫醫院眾誌成城創建三級甲等醫院紀實

發布日期:2012-07-17 來源:kaiyun体育手机版登录入口 瀏覽量:103394


新建成的自貢市國醫大廈


“師承拜師”傳(chuan) 承中醫瑰寶


國家級名老中醫坐診名醫館


醫院文化建設亮點紛呈


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鬱


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 朝氣蓬勃的人才隊伍

 

  櫛風沐雨,滄海桑田,kaiyun体育手机版登录入口曆經半個(ge) 多世紀的辛勤耕耘,如今邁入豐(feng) 收佳境,成為(wei) 自貢中醫事業(ye) 的領頭羊。

 

  醫院規劃用地麵積300餘(yu) 畝(mu) ,業(ye) 務用房3.6萬(wan) 平方米,開放床位426張,年門診診療人數20餘(yu) 萬(wan) 人次,年住院病人近1.4萬(wan) 人次;有在崗職工670人,開設有17個(ge) 臨(lin) 床科室和8個(ge) 醫技科室。醫院始終堅持突出中醫特色與(yu) 完善服務功能並舉(ju) ,堅持改善辦醫條件與(yu) 加強內(nei) 涵建設並重,以精湛的醫療技術、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優(you) 良的醫療環境吸引患者、取信於(yu) 民。通過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院,醫院醫療服務功能日趨完善,檢測設備日漸齊備,院容院貌大為(wei) 改觀,兩(liang) 個(ge) 效益顯著提高,做到了“院有專(zhuan) 科、科有專(zhuan) 病、病有專(zhuan) 藥、人有專(zhuan) 長”。醫院先後建設成為(wei) 全國首批三級乙等中醫院,全國地市級重點中醫醫院建設項目單位、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十佳中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四川省精品中醫院建設單位、四川省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和四川省中西醫結合支氣管結核防治中心建設單位。2011年順利通過國家三級乙等中醫醫院複評,為(wei) “創三甲”奠定了堅實基礎。

 

  玉汝於(yu) 成、百煉成鋼,五十七載勵精圖治,奮勇當先

 

  中醫院人遵循“弘揚國粹、惠澤蒼生”的辦院理念,在繼承與(yu) 發展中穩步前行。市中醫院以醫院管理年活動為(wei) 抓手,發揮中醫藥特色優(you) 勢、增強中醫藥服務功能,確定了“名醫名科名院”發展戰略思路。

 

  抓內(nei) 涵、樹品牌,亮劍出鞘創名院。醫院現擁有國家級重點專(zhuan) 科建設項目和重點專(zhuan) 科培育項目各1個(ge) ,省市級重點專(zhuan) 科5個(ge) 、省市級重點專(zhuan) 科建設項目6個(ge) 。“馮(feng) 誌榮名中醫工作室”被確定為(wei) 第二批全國名中醫傳(chuan) 承工作室;針灸科與(yu) 護理學分別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zhuan) 科建設單位與(yu) 培育項目;重大疾病防治中心成為(wei) 自貢市全球基金耐多藥結核病定點治療單位。製定並實施中醫優(you) 勢病種診療常規54個(ge) 、護理常規45個(ge) ,開展中醫診療技術116項。全院200多名護理人員完成了100學時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能的係統培訓,同時在全院開展中醫護理技術操作41項。近三年來,醫院承擔省、市科研課題14項,引進、開展新技術、新項目84項,醫務人員在各級各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26篇。 “瓶塞穿刺針”、“引線器 ” 2011年獲得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zhuan) 利證書(shu) 。自貢市治未病中心在醫院掛牌成立,自貢市名醫館落戶檀木林分院,不僅(jin) 使醫院中醫藥服務功能更趨完善,而且在自貢中醫領域第一次樹起了“金字招牌”。

 

  牢根基、重培養(yang) ,不拘一格樹人才。製定了《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規劃》,重視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通過組織學習(xi) 中醫經典、繼教講座、中醫操作技術訓練、中醫“四大經典”考試、方劑默寫(xie) 比賽、中醫藥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培訓,三年共舉(ju) 辦中醫藥知識講座130次,參加中醫專(zhuan) 業(ye) 學術會(hui) 議434人次,短期培訓161人次,極大地提高了醫務人員的中醫診療技術水平和護理水平。目前,醫院擁有高級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100人,中級技術人員152人,碩士研究生24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zhuan) 家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zhuan) 家1名,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技術帶頭人1名,省、市名中醫9名,市優(you) 秀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1名。同時出台了“名中醫助手和跟師學徒管理辦法”,啟動了院內(nei) 首屆名中醫藥專(zhuan) 家師承工作,確定了9對師徒。

 

  講傳(chuan) 承、時創新,文化建設亮點紛呈。確定了醫院的經營、管理、服務理念等識別係統和院旗、院徽、院歌等視覺識別標誌,提煉了醫院精神、宗旨、院訓以及醫院發展戰略等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建立了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醫院網站,編印了《文化手冊(ce) 》和《員工手冊(ce) 》,創辦了院刊《杏林》,實現了醫院文化與(yu) 醫院發展戰略的和諧統一。加強行為(wei) 規範體(ti) 係建設,製定下發了《醫院服務規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手冊(ce) 》,規範醫務人員語言、儀(yi) 表和診療行為(wei) 。為(wei) 使醫院精神文化成為(wei) 全院幹部職工共同的價(jia) 值取向,通過院刊、印刷品、文化節慶典等方式,深入宣傳(chuan) 醫院文化。充分利用重大、傳(chuan) 統節日,開展形式多樣、內(nei) 容豐(feng) 富的文化體(ti) 育活動,舉(ju) 辦職工書(shu) 法、攝影、歌舞、演講比賽,成立足球隊、橋牌隊、戶外運動隊等文體(ti) 組織,豐(feng) 富職工文化生活,促進職工個(ge) 性發展,營造了濃厚的醫院文化氛圍。加強醫院環境形象體(ti) 係建設,在醫院新建業(ye) 務大樓外牆和大廳設立了近100平方米的中醫文化牆,在門診大廳和院內(nei) 花園放置由醫院職工製作的古代名醫李時珍、孫思邈、張仲景塑像,在住院部走廊、中藥侯藥區等區域宣傳(chuan) 中醫藥科普知識,提高了醫務人員和患者對中醫藥知識的認知度。

 

  大愛無疆,兼容並包,社會(hui) 職能彰顯。醫院開展形式多樣的對口支援活動,選派1名副院長、3名臨(lin) 床科主任到鄉(xiang) 鎮衛生院任副院長,選派2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援藏援非,與(yu) 市內(nei) 外5個(ge) 單位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截至目前醫院領導多次帶隊到對口支援單位交流、講課,派出14名醫護人員支援對口醫院,接收對口支援醫院32名醫務人員來院進修學習(xi) 。履行醫院社會(hui) 職能,努力提升社會(hui) 形象,醫院堅持“以病人為(wei) 中心”的辦院宗旨,每年均承擔高考體(ti) 檢等10餘(yu) 項社會(hui) 任務。多次策劃組織了自貢市紀念世界傳(chuan) 統醫藥日“自貢市首屆中醫藥知識大賽”等係列大型活動。麵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院全力以赴,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醫院先後派出20名醫務人員前往地震災區和省級醫療機構執行醫療救援、轉運和震後康複治療等任務。近三年來,先後組織幹部職工為(wei) 社會(hui) 捐款13萬(wan) 多元,為(wei) 患者減免醫療費用100萬(wan) 多元。組織醫務人員近600人次到農(nong) 村、社區和學校開展義(yi) 診、講課、免費健康普查活動143次,受益群眾(zhong) 達10萬(wan) 餘(yu) 人次。組建誌願者服務隊,擁有注冊(ce) 誌願者150餘(yu) 人。圓滿完成了四川省兩(liang) 運會(hui) 衛生保障服務。

 

  科學規劃,提升服務,醫院管理與(yu) 時俱進。以“患者的難題就是我們(men) 的課題”為(wei) 服務理念,從(cong) 規範製度入手,建立健全了醫療行為(wei) 告知、醫患溝通等製度和服務流程。門診開展預約掛號等多項便民服務。積極倡導服務文明用語,堅持首問接待製和首診負責製。實行“首訴負責製”,設立醫患關(guan) 係協調辦公室,及時處理患者投訴,反饋率達到100%。多年來,病人滿意率保持在99%以上。不斷優(you) 化門急診環境和服務流程。2011年新門診綜合大樓投入使用,為(wei) 患者提供了舒適、方便的就診環境。醫院明確了門診掛號、收費、取藥等窗口服務流程,開展了錯峰、分時段診療及節假日門診服務;全麵推行檢驗、檢查報告及時發放製度;建立醫療服務信息公示製度;完善醫院標識、標牌和就診流程引導係統。加強院前、院內(nei) 急救醫療服務的協調配合,對急危重症病人堅持“先搶救,後結算”原則。開展優(you) 質護理服務。2010年在重點專(zhuan) 科內(nei) 一科和肛腸科試點的基礎上,2011年在全院護理單元全麵鋪開,目前優(you) 質護理服務病房覆蓋率達100%。

 

    自我加壓、運籌帷幄,實力見證爭(zheng) 創三甲,麵貌一新

 

  實現跨越,用心創“三甲”。以創促改,以創促建,醫院奮發有為(wei) 。院領導準確把握,高度重視,院長楊正春明確表示:“創三甲”隻是個(ge) 過程,不是發展的終極目標,通過“創三甲”,為(wei) 醫院未來發展搭建平台,不斷提高醫院綜合實力,提升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實現醫院新起點、新跨越、新發展。全院上下將堅持標準,精心組織,強化責任,奮力攻堅,全麵完成創建工作任務。科室責任人明確創建任務,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確保保質保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務。全院幹部職工以飽滿的熱情和嚴(yan) 謹的工作態度,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努力完成各自工作目標任務,把創建活動的每一項具體(ti) 工作落到實處,力爭(zheng) 一舉(ju) 創建成功。

 

  領導關(guan) 心,支持創“三甲”。市中醫醫院”創三甲”工作得到了省、市各級部門的支持和重視。省中醫藥管局領導聽取醫院領導匯報後認為(wei) :醫院創建三甲的條件已具備,編製床位數、隊伍建設、規模格局、內(nei) 涵建設、中醫藥特色強化等各個(ge) 方麵都已極大改善,符合三甲醫院申報標準。創建工作寫(xie) 入了市政府2012年工作報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市領導時常關(guan) 心醫院創建進展,切實為(wei) 醫院的創建排憂解難。市衛生局領導深入調研,出謀劃策。

 

  整體(ti) 推進,全力創“三甲”。創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必將提升醫院整體(ti) 技術水平,增強綜合競爭(zheng) 實力,為(wei) 自貢乃至川南人民的健康提供保障。2012年,三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驗收成為(wei) 醫院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2月,醫院便建立健全了創建迎檢工作機構,製定出創建工作實施方案;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醫院對照標準進一步查漏補缺、完善資料、規範整理及自查匯總;7月,全麵迎接國家、省中醫藥管理局的評審驗收。目前,全院上下形成了人人關(guan) 心,人人參與(yu) ,齊心協力創“三甲”的格局;形成了“主要領導親(qin) 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黨(dang) 政工團一齊抓,創建辦公室具體(ti) 抓”的領導格局;形成了“分工明確,逐級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創“三甲”也印刻在了中醫院人的腦海中,讓中醫院人為(wei) 之奮鬥,為(wei) 之驕傲。全院上下團結一心、眾(zhong) 誌成城,正以“白加黑、5加2”的精神朝著“三甲”目標全力衝(chong) 刺。化繭成蝶,通過創“三甲”,不僅(jin) 要讓院風院貌煥然一新,技術實力大大增強,更要使醫院上下觀念更新,架構起更高更快更強發展的長效機製。

 

    風起雲(yun) 湧、搶抓機遇,目光深遠衝(chong) 醫衛高地,再展藍圖

 

  長風破浪會(hui) 有時,直掛雲(yun) 帆濟滄海。當前,曆史積澱厚重、時代氣息濃鬱,實力內(nei) 涵大增,生機勃勃的中醫醫院即將麵臨(lin) 三甲評審的考驗;杏林漫步,醫海泛舟,中醫院人信心百倍迎接挑戰。著眼未來:國家對中醫藥事業(ye) 發展高度重視,醫改縱深推進,人民群眾(zhong) 健康需求持續增長,醫療市場競爭(zheng) 日趨激烈,三甲評審恰似一陣東(dong) 風,市中醫醫院正待再一次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醫院將切實加強中醫內(nei) 涵建設,突出中醫特色,打造優(you) 勢品牌;持續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加強醫院內(nei) 部管理,努力提升醫院管理水平;以重點學科建設為(wei) 龍頭,引進和培養(yang) 高素質人才,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促進各專(zhuan) 業(ye) 快速發展;建立自貢市中藥製劑中心和自貢南湖康療中心,積極開展中醫藥對亞(ya) 健康人群、老年人的健康幹預,推廣針灸、推拿、拔罐、藥浴等中醫藥技術服務,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zhong) 對中醫藥的需求。

 

  鯤鵬展翅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wan) 裏。市中醫院人奮力拚搏、愈戰愈勇,實現新跨越,鑄就新輝煌。我們(men) 即將看到:一個(ge) 中醫藥技術領先、中醫藥文化氛圍濃厚、特色優(you) 勢顯著,省內(nei) 一流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挺立潮頭,精施四診揚聖道,妙用八綱展神功。

 

  堅韌不拔的中醫院人,將以明晰的思路、開拓的雙手,書(shu) 寫(xie) 更加輝煌的篇章。

 

(來源:自貢日報2012年7月13日專(zhuan) 版)

 

24小時急診熱線:
臥龍湖醫院地址: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龍匯南街1000號   聯係電話:0813-8211111
馬衝口醫院地址: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馬衝口街59號   聯係電話:0813-5101862
   匯東分院地址:自貢市高新區華園街11號   聯係電話:0813-8204293
郵箱:zgszyyy@126.com    醫院網址:www.zgtcm.net   郵編:643010
關注官方微信
滿意度調查
CopyRight © 2008-2025kaiyun体育手机版登录入口版權所有
川中醫藥網審【2012】063號 備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