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風運動中的宣傳(chuan) 思想教育
針對延安文藝界在整風運動中暴露出的問題,中共中央於(yu) 1942年5月召開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
5月2日,毛澤東(dong) 出席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hui) ,發表講話。他說:“今天邀集大家來開座談會(hui) ,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換意見,研究文藝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關(guan) 係,求得革命文藝的正確發展,求得革命文藝對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協助,借以打倒我們(men) 民族的敵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務。”他強調,在為(wei) 中國人民解放的鬥爭(zheng) 中,“有文武兩(liang) 個(ge) 戰線,這就是文化戰線和軍(jun) 事戰線”。要戰勝敵人,僅(jin) 僅(jin) 依靠手裏拿槍的軍(jun) 隊是不夠的,“還要有文化的軍(jun) 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jun) 隊”。為(wei) 此,就要解決(jue) 文藝工作者的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xi) 問題。毛澤東(dong) 鮮明指出,我們(men) 是站在無產(chan) 階級的和人民大眾(zhong) 的立場。文藝作品在根據地的接受者,是工農(nong) 兵以及革命的幹部,這就發生一個(ge) 了解他們(men) 熟悉他們(men) 的問題。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工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來一個(ge) 變化,來一番改造。要學習(xi) 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和學習(xi) 社會(hui) 。
5月16日,毛澤東(dong) 出席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聽取與(yu) 會(hui) 者對文藝問題發表的各種意見。23日,毛澤東(dong) 出席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最後一次會(hui) 議,並作結論,講了文藝運動中的一些根本方向問題,基本上是一個(ge) 為(wei) 群眾(zhong) 的問題和一個(ge) 如何為(wei) 群眾(zhong) 的問題。首先,講黨(dang) 領導的文藝是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他說:“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是一個(ge) 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我們(men) 的文學藝術都是為(wei) 人民大眾(zhong) 的,首先是為(wei) 工農(nong) 兵的”。其次,講如何為(wei) 工農(nong) 兵服務的問題,他說:一個(ge) 是源和流的問題。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hui) 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chan) 物。“中國的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zhong) 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nong) 兵群眾(zhong) 中去,到火熱的鬥爭(zheng) 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feng) 富的源泉中去”。一個(ge) 是普及和提高的問題。現在工農(nong) 兵麵前的問題,是“迫切要求一個(ge) 普遍的啟蒙運動,迫切要求得到他們(men) 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識和文藝作品”。“人民要求普及,跟著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普及與(yu) 提高相結合,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第三,講文藝工作的黨(dang) 內(nei) 關(guan) 係和黨(dang) 外關(guan) 係問題,指出黨(dang) 的文藝工作者應當在抗日、民主、藝術方法藝術作風上和黨(dang) 外的一切文學家藝術家團結起來。第四,講文藝批評問題,指出:“文藝批評有兩(liang) 個(ge) 標準,一個(ge) 是政治標準,一個(ge) 是藝術標準。”我們(men) 的要求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nei) 容和形式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nei) 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缺乏藝術性的藝術品,無論政治上怎樣進步,也是沒有力量的。”第五,指出延安文藝界中還存在很多的唯心論、教條主義(yi) 、空想、空談、輕視實踐、脫離群眾(zhong) 等缺點,需要有一個(ge) 切實的嚴(yan) 肅的整風運動。
毛澤東(dong) 5月2日發表的講話和5月23日所作的結論,後來合為(wei) 一篇編入《毛澤東(dong) 選集》,題為(wei)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
毛澤東(dong)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從(cong) 馬克思主義(yi) 的理論高度,結合中國革命實際,係統總結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革命文藝運動的基本經驗,從(cong) 根本上回答了革命文藝的方向、道路等重大原則問題。講話第一次科學、係統地闡述了黨(dang) 的文藝主張和文藝思想,深刻論述了文藝與(yu) 人民、文藝與(yu) 政治、文藝與(yu) 生活、文藝與(yu) 時代、內(nei) 容與(yu) 形式、繼承與(yu) 創新、歌頌與(yu) 暴露、普及與(yu) 提高、世界觀與(yu) 文藝創作等重要問題,提出了一係列富有創造性的理論觀點,確定了黨(dang) 領導文藝工作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是一篇彪炳史冊(ce) 的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光輝文獻。
5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同意毛澤東(dong) 指出的延安文藝界中存在著的偏向,黨(dang) 的文藝政策的基本方針是為(wei) 群眾(zhong) 和如何為(wei) 群眾(zhong) 的問題。決(jue) 定,今後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央組織部要根據毛澤東(dong)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所作的結論,經常有計劃地召集文藝界的黨(dang) 員開會(hui) ,加強黨(dang) 對文藝界整風運動的領導。
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後,毛澤東(dong) 又兩(liang) 次發表關(guan) 於(yu) 文藝問題的講話,對座談會(hui) 講話內(nei) 容作進一步闡述。在5月28日的整風高級學習(xi) 組會(hui) 議上,毛澤東(dong) 指出,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的目的是解決(jue) 文學家、藝術家、文藝工作者和我們(men) 黨(dang) 的結合問題,和工人農(nong) 民結合的問題,和軍(jun) 隊結合的問題。要結合,就必須克服資產(chan) 階級、小資產(chan) 階級思想的影響,轉變到無產(chan) 階級思想。對文化人、對知識分子要采取歡迎的態度,要懂得他們(men) 的重要性,沒有這一部分人就不能成事。5月30日,毛澤東(dong) 在魯迅藝術文學院講話指出:你們(men) 現在學習(xi) 的地方是小魯藝,還有一個(ge) 大魯藝,還要到大魯藝去學習(xi) ;大魯藝就是工農(nong) 兵群眾(zhong) 的生活和鬥爭(zheng) ,廣大的勞動人民就是大魯藝的老師。
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講話作為(wei) 毛澤東(dong)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jin) 是黨(dang) 領導文化建設和文藝工作的重要裏程碑,也對整個(ge) 中國革命事業(ye) 的發展和勝利產(chan) 生了廣泛而深遠的指導作用,將中國革命文藝運動推進到了一個(ge) 嶄新的階段。在中華民族內(nei) 憂外患、生死存亡的危難關(guan) 頭,講話猶如精神燈塔,指引革命文藝健康發展,使之成為(wei) 推動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力量。
在隨後開展的延安文藝整風中,中央出台了一係列學習(xi) 貫徹的重要文件。1943年10月20日,中央總學委發出學習(xi) 毛澤東(dong)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的通知,指出:講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思想建設理論建設的事業(ye) 上最重要的文獻之一,是毛澤東(dong) 同誌用通俗語言寫(xie) 成的馬列主義(yi) 中國化的教科書(shu) 。講話決(jue) 不是單純的文藝理論問題,而是馬列主義(yi) 普遍真理的具體(ti) 化,是每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對待任何事物應具有的階級立場,與(yu) 解決(jue) 任何問題應具有的辯證唯物主義(yi) 曆史唯物主義(yi) 思想的典型示範。各地黨(dang) 組織應把講話當作整風必讀文件,在幹部和黨(dang) 員中進行深刻學習(xi) 和研究,作為(wei) 今後幹部學校與(yu) 在職幹部的必修課,並印成小冊(ce) 子發送到廣大的學生、群眾(zhong) 和文化界、知識界的黨(dang) 外人士中去。11月7日,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發出《關(guan) 於(yu) 執行黨(dang) 的文藝政策的決(jue) 定》,強調講話規定了黨(dang) 對於(yu) 現階段中國文藝運動的基本方針,不但是解決(jue) 文藝觀文化觀問題的教育材料,並且也是一般的解決(jue) 人生觀與(yu) 方法論問題的教育材料,要求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xi) 研究宣傳(chuan) 貫徹,把黨(dang) 的方針貫徹到一切文藝部門中去,使文藝更好地服務於(yu) 民族與(yu) 人民的解放事業(ye) ,推動文藝事業(ye) 更好發展。
在毛澤東(dong) 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講話精神指引下,廣大文藝工作者紛紛奔向抗戰前線,深入農(nong) 村、部隊、工廠,接觸群眾(zhong) ,體(ti) 驗生活,創作了小說《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呂梁英雄傳(chuan) 》《洋鐵桶的故事》《荷花澱》、秧歌劇《兄妹開荒》《夫妻識字》《動員起來》、歌曲《東(dong) 方紅》《南泥灣》《團結就是力量》,以及木刻新年畫《保衛家鄉(xiang) 》《結婚登記》《減租會(hui) 》等一大批反映現實生活的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優(you) 秀作品,形成了朝氣蓬勃的解放區新文藝運動。中央黨(dang) 校教員編排的平劇《逼上梁山》,被毛澤東(dong) 稱讚為(wei) “舊劇開了新生麵”,“將是舊劇革命的劃時期的開端”。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藝術家們(men) 集體(ti) 創作的中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通過真實而富有傳(chuan) 奇色彩的故事,揭示了“舊社會(hui) 把人逼成‘鬼’,新社會(hui) 把‘鬼’變成人”這一鮮明的時代主題,對宣傳(chuan) 教育根據地軍(jun) 民起到重要作用。一些農(nong) 村看了《白毛女》演出,很快發動群眾(zhong) 展開反霸鬥爭(zheng) ;一些部隊看了演出,戰士們(men) 紛紛要求為(wei) 楊白勞、喜兒(er) 報仇,迅速掀起殺敵立功的熱潮。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宣傳(chuan) 工作簡史》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