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在國民黨(dang) 統治區的宣傳(chuan) 活動和左翼文化運動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建議和籌劃下,1930年3月2日,有黨(dang) 內(nei) 外作家參加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在上海成立。中國社會(hui) 科學家、戲劇家、美術家、教育家聯盟以及電影、音樂(le) 小組等左翼文化團體(ti) 也相繼成立。
作為(wei) 左翼文化運動的旗手,魯迅以大量戰鬥性極強的雜文,無情地揭露地主買(mai) 辦集團媚外獨裁的麵目、可恥的不抵抗主義(yi) 、殘酷的文化“圍剿”。他也尖銳地批評了當時文化界存在的種種“左”的傾(qing) 向。毛澤東(dong) 說過:“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chong) 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jue) 、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聶耳作曲、田漢作詞的《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是電通公司攝製的影片《風雲(yun) 兒(er) 女》(夏衍編劇)中的主題歌,在影片上映後迅速傳(chuan) 遍中華大地,對動員人民奮起抗日救亡起到巨大作用。
1932年11月,張聞天發表《文藝戰線上的關(guan) 門主義(yi) 》,強調要克服“左”傾(qing) 空談和關(guan) 門主義(yi) ,使左翼文藝運動變為(wei) 廣大的群眾(zhong) 運動。
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左翼文化運動逐漸將重心轉向建立文化界抗日統一戰線方麵。1936年春,左聯自動解散,為(wei) 文化界抗日統一戰線的發展鋪平了道路。7月1日,魯迅、茅盾、巴金、曹禺等77人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在民族危機麵前絕不屈服、絕不畏懼,更絕不彷徨猶豫,為(wei) 爭(zheng) 取民族自由而奮鬥。1938年3月27日,在黨(dang) 的領導下,文藝界在漢口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hui) (簡稱文協)。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宣傳(chuan) 工作簡史》摘錄